查看原文
其他

交大的浪漫诗篇!中国第一本理工科大学生诗集,臧克家、丁玲、秦牧等大师当顾问......

野火烧不尽

寸草春又生

你是否知道?

上个世纪80年代

有这么一群交大的理工科学生

用诗歌,书写着他们独特的浪漫

而这份浪漫正慢慢传承

构建交大的人文情怀

......


这是一本诗集的封底,赫然的几行大字,著名的作家和诗人:臧克家、丁玲、秦牧......每一个名字都足够分量。

他们都来自上海交大的人文殿堂——上海交通大学文学社。而这本诗集,正是由文学社所出版的中国第一本理工科大学生综合文学刊物——《寸草》



小草才露头角:《寸草》的诞生

故事发生在1983年3月。张佩星,上海交大电工及计算机科学系的一名在校生,不折不扣的理工科专业,但他却对文学充满了热爱。在同系同学黄纬、罗丹霞、邓海雍等的共同携手下,创办了当时中国第一本理工科大学生综合文学刊物——《寸草》,由张佩星任主编、黄纬任副主编。创刊之初的第一期虽然薄薄的,作品却包括了小说、散文、诗歌、小品、译作、评论等等。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起初的刊物,均是在蜡纸上手工刻字、然后手推滚筒一页一页地人工油印。一百来份不到 10 页的刊物,同学们通宵达旦,干了好多个晚上。这些如今颇具价值的刊物,当初的形式之简陋、印刷之粗糙、条件之艰苦,衬托出了学子们对文学的酷爱与执着之心。

短短一年的时间,手刻油印版的《寸草》总共编印了5期,影响波及各地高校,并得到了诗人辛迪“寸草迎春阳,长遍天涯路”的题词。而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始。

创办于1983年初春的《寸草》首期


中国第一本理工科大学生诗集

中国第一本理工科大学生诗集——《鸽哨》问世。


《青年报》为《鸽哨》开辟专栏。

铅印自己的作品,一直是同学们的梦。1984年6月,在张佩星、邓海雍、李文斐、冯秋霞、曹菊生、曹永兴、沙涛、黄玮等编委同学的不懈努力之下,由寸草社汇编的、铅印版的中国第一本理工科大学生诗集——交大学生诗集《鸽哨》问世了。

这是一本里程碑式的诗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想用铅印方式印刷自编的诗集,是十分困难的。然而,上海交大的理工科大学生们,却把梦变成了现实。


创建上海交通大学文学社

1984 年 11 月 6 日,以寸草社为根基的上海交通大学文学社宣告成立,《寸草》也众望所归地成为交大文学社的社刊。创始人张佩星出任交大文学社首任社长,张佩星和周翔出任社刊《寸草》主编。

 文学社邀请了校领导刘克、王宗光作为名誉社长,还邀请了臧克家、丁玲、秦牧等 10 余位文学大师以及校报、校团委老师作为顾问,臧克家、秦牧等大师们写来贺信,给同学们鼓励。

秦牧

文学大师,散文

“理科学生学点文学,是大好事,这将使所学与致用获得更佳效果。”


臧克家

现代诗人

“读理科的也可以阅读点文艺作品,开拓眼界,扩大胸怀。文艺可以使心灵交通,振兴精神,使人向上,不一定要成名成家。”

交大文学社创始人、《寸草》创刊人张佩星社长、第二任社长周翔 ( 右 )、第三任社长叶天蔚 ( 左 )1986 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大草坪留影


上海交大文学社影响斐然

老照片,记录了一次让人难以忘怀的出游写作活动

在各系、各届同学前赴后继的努力之下,交大文学社搞得分外红火,成为当时交大号召力首屈一指的学生社团,其聚变效应甚至蔓延至全国各地。

有时候,文学社的活动广告一出,告示栏前就会围上一圈学生。有一次,有个同学“指责”社员们写的朦胧诗看不懂,社长张佩星灵机一动,用大白纸为新一期《寸草》的发行写了一个广告,贴在告示栏醒目处,题目是——“看不懂,使劲看”,试图以一种谐谑的姿态来吸引大家对《寸草》的关注。紧接着,又以《看不懂,使劲看》为题,写了一篇寸草编辑手记,发表在《上海交大校报》上,引起一波更热烈的讨论。

而更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么一句“看不懂,使劲看”,过了30 年,还让人记忆犹新,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不时被校友们津津有味地提起,或拿来互相开玩笑。

看不懂,使劲看——《寸草》编辑手记


中国第一本理工科大学生散文集

1986 年 4 月,交大的莘莘学子迎来了交大文学的第二个里程碑。在编委会张佩星、周翔、曹菊生、叶天蔚、杨民珺、华崇东、周淳等的执着追求和发奋工作之下,中国第一本理工科大学生铅印散文集 《告别世纪初》 问世了。散文集由交大文学社出版发行,由张佩星、周翔、叶天蔚、杨民珺担任责任编辑,散文绘画俱佳的曹菊生设计了封面和插图。著名作家秦牧、赵丽宏为之作序。

那年年底(1986 年12 月),文学社理事曹明华同学的《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官方出版发行,轰动全国,总印数50 余万,作者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位理工科大学毕业的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第一本理工科大学生散文集《告别世纪初》面世


1986 年12 月,上海交大文学社荣获上海青年文联和共青团上海市委联合颁发的“敦煌文学奖——优秀文学社团奖”。当时,获此殊荣的只有两家:上海交大文学社和复旦大学文学社。那时候,很多大学的文学社包括复旦在内,都是中文系创办的,而只有上海交大文学社,是由一帮纯理科生创办的。在文科大学文学社林立的格局下,上海交大这个独一无二的理科生文学社,却摘得了桂冠。

从1983 年寸草萌芽,到1985 年绿荫遍地,再到1986年交大大学生文学事业巅峰来临,时光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寸草》(10期)、《鸽哨》、《告别世纪初》等不朽的作品和永恒的经典,带来了创造这些人文财富、才华横溢的一代精英才俊。



这不是一时的轰动,而是一种恒久的传承,因为直到今天,人们仍在反复传颂着那些冲击了时代脉搏的作品,因为直到今天,历史仍在浅声吟唱着那些润色了民族文化的经典……

诗与交大,诗与我们

是经验、感知、想象力的创造

更是交大学生们关于梦想的故事

从80年代的文学社创立

到今日之交大

“野火烧不尽,寸草春又生”

时代的接力棒交予我们手中

是继承 更是发扬

交大的人文之光将一直延续!


来源:上海交大档案馆

值班编辑:薛冰倩

责任编辑:祁洁


1、有趣!每逢佳节胖三斤?你的假期,运动步数说了算

2、96岁诺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到场颁奖!张杰院士率领,这个团队获一项科学大奖!

3、交大师者国庆怎么过?这位最受欢迎的“又土又木”教授说:祖国需要我!

4、良心推荐 | 假期哪里人少景美不堵车?交大私藏景点大公开!

5、时光机!在交大,有一张你不知道的"藏宝图"


点赞诗意交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