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自称“诗译英法唯一人”,第一篇译作是情书

阿研 外研社 2021-06-22

中国翻译名家系列


他是西南联大五才子之一,自称“译文胜傅雷”“诗译英法唯一人”。他的第一篇译作是送给女同学的情书。他90多岁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并励志要活到100岁把莎士比亚全部翻完。 


他就是中国古诗英译、法译译者许渊冲


许渊冲(1921年4月18日—)



01

画家母亲🎨财务父亲📈译者表叔📝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1921年,许渊冲出生于江西南昌。母亲擅长绘画,父亲从事财务管理。


在少年许渊冲的成长中,母亲用看图识字的方式启发他,不仅提升了他对文字的敏感度,还激发了他追求美的天性。父亲则将财务工作中的条理性融入日常生活,经常要求他将文房四宝放在最合理的地方。后来,这种秩序感被他融入文学翻译中,驱使他总是追寻最适宜的表达方式。


尽管父母都不是语言学习者,但许渊冲有个译者表叔熊式一。1934年,也就是许渊冲15岁时,熊式一将《王宝钏》英译并改编为话剧剧本,被英国麦勋书局出版。第二年,剧目《王宝钏》在纽约百老汇上演,轰动一时,并受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接见。


1

2

←许渊冲的表叔熊式一

↑ 《王宝钗》百老汇的宣传海报


就在那年,许渊冲成为译者的梦想种子开始发芽。


1938年,18岁的许渊冲离自己的译者梦想近了一步:他以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被西南联大外文系录取。当被问到梦想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想做表叔那样的著译家”。



02

第一篇译作是情书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民有,民治,民享

——许渊冲译“三民主义”



当年的西南联大有“五才子”之说,许渊冲位列其中——“湖北朱(光亚), 安徽杨(振宁),外加许(渊冲)二王(王传纶、王希季),理文法工五堵墙。”意思是说这五个人才识过人,像墙一样难超越。


1

2

←青年许渊冲

许渊冲在西南联大的同学李政道、杨振宁、朱光亚 ↑ 


许渊冲与“五才子”中的另外一人,也是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杨振宁是朋友。杨振宁因许渊冲说话嗓门大且心直口快,而称他为“许大炮”。而许渊冲还记得在大一的一次英语考试中,自己只考了第二,而杨振宁考了第一的往事。


西南联大“五才子”的合照

从左到右:朱光亚、许渊冲、杨振宁、王传纶、王希季


许渊冲发表的第一篇译作是一封情书。大学时,他把林徽因的朦胧诗《別丟掉》译成了英文,投进了他喜欢的女同学的信箱。

Don't Cast Away

别丢掉

Don't cast away

This handful passion of a bygone day,

Which flows like running water soft and light

Beneath the cool and tranquil fountain,

At dead of night,

In pine-clad mountain,

As vague as sights, but you

Should e'er be true.

The moon is still so bright;

Beyond the hills the lamp sheds the same light,

The sky besprinkled with star upon star,

But I do not know where you are.

It seems

You hang above like dreams.

You ask the dark night to give back you word,

But its echo is heard

And bruied though unseen

Deep, deep in the ravine.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 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使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问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原作简介:《别丢掉》创作于1932年,发表于1936年的《大公报文艺》,是林徽因为纪念徐志摩遇难周年而作的怀人作品: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英年早逝。在诗中,林徽因描写了“逝情的渺茫与零落”,充满“梦似的怀念,温情的对话”。


据说这位女同学叫周颜玉,聪明而漂亮,连他们的教授吴宓都称“另有一种清艳飄洒之致”。但许渊冲的情诗英译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周同学当时已经订婚了。他寄信后,五十年后才收到周的回信。那时她已在台湾,而他也已婚多年。这首译作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


许渊冲在《朗读者》节目中谈及《別丟掉》时十分动情——

我是感觉林徽因这个情感很真、很美,所以就把这个诗翻成英文了。”“有时候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欣赏,有时候失败有失败的美。


1944年,许渊冲考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1948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两年后,获得巴黎大学文学研究文凭。学成归国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


1959年,许渊冲认识了妻子照君。至今二人已经相识五十年,结婚三十多年了。在二人北大畅春园的家里,当年的结婚照放在相册的第一页。


许渊冲与夫人照君


当谈到丈夫时,照君说:“许先生很爱美的,唯美主义,他的整个文学,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美;我天生喜欢美,天生追求知识,不喜欢当官,所以找到我先生。”当谈到照君时,许渊冲由衷表示:“照君啊,我想来想去,我找谁都不会有你好,我找了你是最合适的。




03

烈日下被批斗时

翻译《沁园春·雪》可以降暑

Behold!Within and without the Great Wall

The boundless land is clad in white, 

And up and down the Yellow River, all 

The endless waves are lost to sight.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五六十年代,许渊冲常被批斗。他说:“在50年代,‘一三五七九,运动年年有’,我自然成了运动健将。”


比如他在翻译《为女兵题照》中的“不爱红装爱武装”时,把“红装”译为“powder the face”,“武装”译为“face the powder”。但是这种绝妙的翻译却招来了造反派、红卫兵的批斗。


有一年夏天,他被迫在烈日下头戴高帽,低头弯腰,非常难熬。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沁园春·雪》中的诗句,就背诵起来,当背诵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他已经忘了烈日骄阳。


当背诵到“惟余莽莽”“顿失滔滔”时,他突然想到:这些叠词“莽莽”“滔滔”该怎么译好呢?经过一番推敲,他终于想出了合适的译文:


...the boundless land is clad in white,

...the endless waves are lost to sight.


接着,他继续思考后面的诗句该怎么翻译。“译完了,批斗会也开完了,我就得意地回家了。”



“文革”结束后,许渊冲已年近花甲,但他在译作上进入了高产时期。80年代,许渊冲出版了10本唐诗宋词的英、法译本;90年代,他又翻译了《楚辞》、汉魏六朝诗、元明清诗等诸多作品,笔耕不辍。




04

中文翻译要“从心所欲不逾矩”

如果能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那不是最高级的善、最高级的乐趣吗!翻译文学正是全世界创造美的艺术。


从80年代开始,许渊冲提出了诸多翻译理论,其中“三美论”影响最大:“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鲁迅语)”,即主张“意美、音美、形美”为诗词翻译的高标准;在“三美”之中,又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也就是说神似胜于形似。


许渊冲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个民族文化的味道、精髓、灵魂体现出来”。


1

2


许渊冲在《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一文中提到,中国学派的译论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违反客观规律,要做到马克思说的“莎士比亚化”。如“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可译成:


Unlike springtime. Far more sublime,

The boundless sky and waters blend with endless rime.


2010年,许渊冲继季羡林、杨宪益之后,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4年,许渊冲获得国际译联(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ranslators, FIT)的“北极光”(Aurore Boréale)杰出文学翻译奖。该奖项是国际翻译界文学翻译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许渊冲也是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亚洲翻译家。



国际译联对他的评价是:“我们所处的国际化环境需要富有成效的交流,许渊冲教授一直致力于为使用汉语、英语和法语的人们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05

“我要活到100岁,

把莎士比亚剧作全部都翻完!”


Good rain knows its time right; 

It will fall when comes spring.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017年,许渊冲因参加央视文化类节目《朗读者》而“圈粉”无数。许渊冲是《朗读者》第一季第一期压轴出场的嘉宾。在节目中朗读了《别丢掉》这首诗。


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对这位读情诗的老译者印象深刻。《朗读者》节目主持人董卿称他是个“特别丰富而有趣的人”。面对节目播出后的热度,许渊冲说,他家的电话成了24小时热线;媒体蜂拥而至地要采访他,而他的回答很可爱:“我在《朗读者》里面表现完美,不会接受任何采访。”


1

2


如今,许渊冲98岁了。就在不久前,他还到外研书店和外研社做客。他虽年近百岁,但身体硬朗,说话底气十足,思维敏捷,记忆力非常好。在现场突然想起来其中一本上的小错误,他亲自逐页翻阅,找出错误建议出版社老师修改。


许渊冲先生参观外研社、外研书店 | 摄影:李鸿飞、付帅


他现在翻译的作品是莎士比亚全集,并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十分满意:“莎士比亚写得满意,我翻得也满意。”


当有人问他“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早就有人翻译过,为什么又要翻译”时,他的回答是,即使不能胜过前人的翻译,也要“别出心裁,绝不落入别人的老套”。



每个时代都会有闪烁着大师光芒的人出现,但许渊冲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们,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纯真,却越来越难得。


这般风采,值得我们去书中拜读,在心里仰望。



参考文献

1. 胡莹莹. 董卿讲述朗《朗读者》幕后. 北京青年报 2017

2. 姜妍.许渊冲:我的翻译胜傅雷.新京报 2013

3. 李升东.许渊冲:译坛逐梦近百年.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

4. 路艳霞.许渊冲:用一生捍卫译文里的美.北京日报 2018

5. 田亮.许渊冲,译尽诗词美,一生唯优雅.环球人物 2018

6. 许渊冲.西风落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


图文:Endymion | 编辑:小妖子

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


 往期精选 

他“驾校”出身,提出翻译的“信达雅”,自己却做不到


他不会外语,却翻译了上百本外国小说


阿研,我也想在外研社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章~

读者

阿研

进入公众号,点击菜单“我要投稿”了解征稿信息~丰厚稿酬等你来拿哦!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