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媒体聚焦】文汇报:推倒“资历围墙”,让年轻人跳出来!

2016-10-11 唐闻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在上海人才“30条”的春风下,一颗种子正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破土。记者近日从该校独家获悉,一份针对优秀青年人才的高级职称破格晋升文件正进入最终讨论:明确年内启动破格晋升专场评审,一批破格晋升的年轻教授即将诞生。

  “我们酝酿破格晋升已近半年,在配套政策上本还有些吃不准,准备先干再说。人才‘30条’无异于雪中送炭,使我们下决心去彻底打破校园里论资排辈的格局,全力激发年轻人的创新活力。”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教授说。


只要学术够格,就给高级职称

  近日,上海发布 《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共30条。捧着这最新的人才“30条”,交大医学院人事处处长牟姗兴奋不已,“这不就是我们希望研究推进的事嘛”!

  牟姗说的正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破格聘任实施办法”。打破学历、打破资历,只要学术够格,就给高级职称! 交大医学院计划对教师系列、研究系列、实验技术系列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启动破格聘任。即在常规职称聘任会之外,每年设立一次破格专场,请校内外专家担任评审。

  “通过破格聘任的人员,不占所在单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额度。”牟姗说,此番破格不是去挤占人才的正常发展,而是要给优秀青年人才辟出“绿色通道”。这份新文件写明,破格申报正高职称,年龄应在40周岁以下,破格申报副高职称,应在35周岁以下。

  牟姗说,“破格”更像是一个平台,让优秀的年轻人跳出来,并借助这个平台,相应地可以去申请硕导、博导,冲击更多国家级课题,进行引领性创新研究。医学院要做的,就是当好“搭梯子”的角色。


破格专场走出一批医学中坚

  早在今年8月交大医学院党委举行的暑期务虚会上,聚焦人才战略,就明确提出打破“论资排辈”格局,创新破格晋升制度。范先群说,人才“30条”让大家更坚定了方向,真正给人才发展“松绑”。

  破格晋升的紧迫性,被认为事关医学院乃至医学发展的未来。“医学是强国的学科,医学的希望在青年。现在的青年一代绝对比我们这代要强,但我们也须看到医学青年面临很多困难。比如,成才速度慢、支撑体系越来越论资排辈、面临功利浮躁的冲击和生活压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青年群体的长远发展战略,事关我们的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说。

  “读博期间我就跳过中级职称破格到副高,这直接给我节省了5年时间,并为此争取到很多有分量的人才项目。人生的创新黄金期,能有几个5年?!”一名享受过交大医学院破格晋升的教授感慨地告诉记者。普遍看法认为,破格制度对这些医学中坚后来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据交大医学院统计,仅1998-2004年,有123人破格晋升,超半数人后来成为国家杰出贡献者,包括成为国内外的院士、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等。


今日人才改革,助力明日医学

  2000年后,交大医学院逐渐淡化破格制度,仅针对特定案例启用。比如,对海外引进人才的职称做出突破:只要达到正高、副高的学术水平,就给相应职称。随着一批高层次“海龟”加盟医学院,这座医学院诞生了多个“人才特区”和“学术特区”,为人才创新配套一系列宽松制度与环境。

  当然,破格也不是对“海龟”的专宠。瑞金医院内分泌宁光团队的“80后”曹亚南,是从交大医学院博士毕业的纯本土培养人才。他在博士期间就从事内分泌肿瘤研究,2014年研究成果在 《科学》 杂志发表,当年就被“破格”晋升为副高。评审教授说,对有突出成果的年轻人,就应给予认可。

  此番“破格”与其说是对传统的重启,不如说是面向海外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升级版”政策。陈国强直言,对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破格制度,现在要力推的破格的时代背景和意义完全不同。上一次破格,倾向于补缺人才的多年断层。而如今并不缺才,现在做的是推倒“资历围墙”,让优秀青年跳出来。

  过去10年,“改革”二字已刻入这座医学院的基因,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学改革,交大医学院推进的改革很多,改革的红利与创新力也不断释放:该校“临床医学”学科已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SCI论文发表连续7年蝉联全国医学院校第一。“如果说昨天的改革,成就的是今天的交大医学院,如今以激发人才活力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则是为明日医学助力。”陈国强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