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先群书记开讲:逆光之下勾勒人生大课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作为主讲嘉宾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演播厅录制了《周末开大课》(第三季)系列课程之《逆光之下勾勒人生大课》。






范先群书记以《医者仁心,家国情怀——一所医学院服务国家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授课。他讲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部署,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方针,明确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仅用10天时间就修建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两座医院拔地而起,创造奇迹,展现了中国速度;全国共派出346支医疗队,4.26万医务人员紧急驰援湖北抗疫最前线,展现了中国力量;统筹生产调配全国资源,第一时间有效解决疫情防控资源短缺问题,展现了中国效率,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上海交大医学院坚持以大局为重、以全局为先,广大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全心全意治病救人,展示了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展示了学院精神和医疗水平,展示了为人民健康和医学事业奋斗的初心和使命,做到了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这种使命与担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闻令而动,“一夜成军”奔赴武汉前线。

自大年夜接到驰援武汉的命令后,交大医学院先后派出了8批共569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疫情防控第一线,此外,还派出了182名医务人员援助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的疫情救治工作。动员令发出后,交大医学院医务人员主动请战,踊跃报名,3个多小时就组建好医疗队。

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监护室护士沈虹是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她说,“2006年在入学的时候,马德秀书记给我们上第一课时,就说:‘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现在就是需要我承担责任的时候了。”

附属瑞金医院薛恺医生,主动报名参加上海市第六批援鄂医疗队,医院考虑到他妻子将于2月生产,没有同意他的申请,公布的135人名单中没有他。但是出征的时候,薛恺提着行李出现了,他成了第136人,大家称他为“加一”。2月24日晚,他的女儿已出生,他给女儿起了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小名叫“加一”。

出生于1997年的附属仁济医院护士李依,在得知选拔医疗队员驰援武汉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参战,她说:“虽然我是一名新护士,但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湖北人,请让我为家乡尽一份力。”以他们为代表的交大医学院年轻一代有理想,有冲劲,有担当,他们与战友们在抗疫前线众志成城,协同攻坚,凝聚成了强大的“交医”力量,为打赢武汉、上海两地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交大医学院的担当、作为和贡献。



其次是逆向而行,不顾安危救治危重病人。

交大医学院援鄂医疗队全部战斗在武汉抗疫的重要战场,分别驻扎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三院和雷神山医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大部分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善于钻研,发挥整体学科优势,强化多学科联合诊治,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提高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充分显示了交大医学院雄厚的学科实力和精湛的医疗技术。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学科带头人周新教授今年已经66岁了,具有防控SARS和H7N9的丰富经验,他在大年夜作为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医师组组长奔赴武汉,是医疗队年龄最大的队员。初到金银潭医院,面对新环境、新病种,他不仅负责制定患者治疗方案,还身先士卒,为危重病患进行气管插管,将众多患者从生死线中抢救回来。

3月22日凯旋的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领队是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他是参加过抗击非典和抗震救灾的医疗救护“老兵”,他们将救治重点放在建立预警体系,精准施策,共收治患者332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237人,治愈率高达83.7%。



第三是迎难而上,党旗飘扬映照初心使命。

交大医学院援鄂医疗队在前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成立了临时党总支和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派出的医务人员中,中共党员占46%,他们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战斗姿态冲锋在一线、坚守在一线、奋战在一线,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交大医学院党委首批授予25名同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先锋的氛围。在党旗的感召下,在榜样的激励下,128位同志在疫情防控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共有27名同志“火线入党”,这也是党组织对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的充分肯定。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目前中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但是国际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交大医学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开展疫情科研攻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多种方式贡献“交医”智慧、输出“交医”方案,分享“交医”经验。医学院江帆副院长研究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维度儿童身心健康支持体系,成果发表在“柳叶刀”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蔡泳基于传染病动力学SEIR模型对疫情发展趋势进行评估预测,为科学防控提供前瞻参考,研究成果刊登于Cell Discovery期刊。同时,交大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积极向意大利、法国提供疫情防控物资和防控经验。

3月23日,交大医学院举办了“中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学术研讨云会议”;3月26日,举办了中法新型冠状肺炎线上研讨会,通过网络连接,交大医学院多名专家将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经验传授给意大利和法国同行。还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传授中国经验,携手抗击全球疫情。

随着国内防疫形势不断好转,上海医疗队的英雄们陆续分批回沪,再次向援鄂英雄们说一声:“欢迎回家,感谢你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交医人的使命担当,为交医学子树立了光辉榜样,向你们学习致敬!”


话题讨论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疫情,医务工作者如何书写这份答卷?作为医学院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未来医学人才?在“话题讨论”过程中,主讲老师范先群、课代表露嘉和青年观察员们通过云连线围绕“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科研初心”、“停课不停学,用行动上好这堂人生大课”等话题,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发当代青年学子,特别是医学生的思考。


01

敬佑生命、大爱无疆

李克强总理左侧为郑军华副院长、周新教授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了“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为抗疫胜利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广大医务人员迅速集结、迎难而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展现出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

范先群谈到,他多次到现场为援鄂医疗队员送行,被他们不顾生命危险、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情怀所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并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感人故事。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临危受命,率领上海首批医疗队大年夜出发,大年初一凌晨抵达武汉,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郑军华领队要求把上海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举措和操作规范不折不扣地“搬”到武汉,简单说,上海怎么做的,在武汉就怎么做。随后几天,他身先士卒,带领上海医疗队延续“六个小时一个班头”的排班,不吃不喝坚持六个小时。大年初三,李克强总理来到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患者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郑军华代表上海医疗队向李克强总理汇报了工作情况,得到了总理的肯定和鼓励。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范小红带领六院51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武汉抗疫前线,作为女性领队,她在管理方面更为细致、周到,即便工作再辛苦,她都会努力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振奋士气、鼓舞人心。范小红的儿子今年正值中考,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舍小家为大家,在出发前特地给儿子做了一顿糖醋排骨,这是属于“妈妈的味道”,为今年参加中考的儿子加油鼓劲。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护士长黄波黎,她在武汉第三医院隔离病房工作,每次工作持续5-6个小时。她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为了避免在隔离病房期间上厕所,她少吃饭,尽量不喝水,因为进出隔离病房需要更换防护服,更换一次需要40分钟,她就是想节省更换防护服的时间,能有更多时间在隔离病房照顾病人,同时也能节省防护服,隔离病房病人所有的护理都由护士完成,要不停地巡视、操作,几个小时她几乎没有停下来,而且穿着防护服很不舒服,但她从没说过一个累字,她觉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关键时刻就是要挺身而出。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青春激情与责任担当并存的一群新时代的年轻人。他们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的殷殷嘱托,“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交大医学院援鄂医疗队中就有85名“90后”青年医护人员。“90后”的戴倩是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3月8日她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庄严宣誓入党。疫情发生后,刚援滇回到上海的她,便再次主动请缨,成为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名“逆行者”。火线入党时她说,其实自己第一批就报名了,但是当时说党员优先。现在能在前线入党,便觉得更有意义了。剪短长发,收拾行囊,告别家人。虽深知这次任务艰巨充满危险,但她依然笑着对大家说:“不参加此次疫情防控,我会后悔的,何况我已经不是孩子了。”

附属新华医院护士刘立骏大年夜随上海首批援鄂医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担任首批援鄂医疗队后勤保障组组长,协助医疗队统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品保障。他每天手机24小时待命,睡眠时间只有4个小时,日行步数2万以上,队员们亲切地称他--刘管家。

附属胸科医院的张俊杰是90后的“老党员”,又是一名男护士。驻扎武汉金银潭医院后,他为了尽快熟悉病人的情况,迅速“建档”患者信息,更高效地进行护理工作。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张俊杰充分发挥男护士优势,为重症患者翻身、扶患者下床等工作都能独立完成。在抢救患者时他镇定、沉着,快、稳、准执行医嘱。此外,张俊杰也特别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为了和病人们多些轻松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最佳陪聊”。

医学院的医学生们也用实际行动践行医学誓言,他们撸起衣袖,伸出臂膀,加入集体无偿献血,目前已有超过150名交大医学院医学生用热血验证一份学医初心和情怀。此外,还有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国家CDC、WHO翻译疫情相关报告的公卫学生;有配合街道和卫生中心承担外籍人士流调和居家隔离观察期间翻译的志愿者。

交大医学院的青年一代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由衷地为他们点赞!


02

科研初心

在围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上海交大医学院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在病毒核酸检测、病情蔓延预测、医用防护器具、临床治疗方案、专家咨询建言、防控知识普及等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

成果的诞生拥有三个基本规律和共性特征:第一,坚持问题导向,把疫情防控的实际需求作为科研攻关方向。第二,注重学科整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第三,坚持“研以致用”,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疫情防控效能。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一线医护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们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过硬的专业素养,离不开他们的锐意进取和开拓创新。他们不仅用辛勤汗水和宝贵智慧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锻造了强大的科学武器,也生动而有力地诠释了“探求科学真知、造福人民健康”的医学研究初心使命。

范先群讲到,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优秀的医生是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经验成长起来的,开展科学研究既是发现最新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练就精湛医疗技术的必由之路。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在历史上,人类总是能通过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战胜天花、鼠疫、SARS等大灾大疫,科学研究始终是应对疫情的有力武器。对于医生和科学家来说,新冠疫情同样是新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借助科技与智慧战胜疫情。作为医学生,要坚持关注临床一线,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确定研究方向,借助科研平台探索思考问题,努力解决问题。求索的过程充满艰辛与挑战,但在医学和科研实践中一定能砥砺过硬本领,实现人生价值。那么,怎样才能永葆科研激情、走好学术生涯呢?范先群认为,同学们需要做到三个方面的统一:



一是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相统一。

医学发展,就是为了人民健康,医学生的志向同样应该与健康中国、全人类健康紧密相连。这次逆行援鄂的白衣战士们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和担当应该成为我们永恒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追求。脚踏实地,就是要注重以医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相统一。

疫情救治过程中,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希望大家始终对科学怀揣一颗敬畏之心,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实践能力。



三是守正创新与开拓进取相统一。

在开展科研工作时,既要锚定目标,又要紧盯科技前沿,善于以崭新视角和敏锐观察发现新问题,不断增强医学研究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期待大家有一天能够创造出医学领域的“国之重器”,为服务国家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03

停课不停学,用行动上好这堂人生大课

在谈到疫情下“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所蕴含的特殊意义,范先群说到,“延期开学,在线上课”是新学期的特殊打开方式,也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拥抱变革,探索创新的良好机遇。交大医学院从1月27日(大年初三)开始准备,我们就反复研究论证在线教学方案,使同学们能够享有丰富和优质的线上学习。我们第一周上线课程315门,在线教学运行良好;设置419个教学班,实现应参加学生全覆盖。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课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整合教师资源,名医名师授课,将在线教学优势最大化,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

二是严格组织培训。开展多层面、全方位的在线教学培训,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在线集体备课以及在线班级组建、课程资源准备和在线教学技能培训,实现课程全覆盖。

三是强化质量控制。开展三级教学督导体系联动,通过在线测试听课、学生问卷调查、老师随机抽查,对在线教学进行过程监督。强化在线教学课程管理,确保在线学习质量。

范先群认为,在线教学不仅是特殊时期的教学形式,也是教育发展的契机和教学改革的探索,可以推进医学教学模式的变革。通过跨平台协同推进“课前自主学习、课堂讲授学习、课后检测反馈”三个阶段,形成在线教学闭环管理。在线教学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形成的启示,探索的经验值得深入研究。上海交大医学院将注重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效衔接,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既是一场大战,又是一次大考,也是一堂思政大课。3月1日,交大云端开课,姜斯宪书记上了在线教学第一课,题目是“众志成城战疫必胜,学在交大不负青春”,要求同学们惜时如金,专注勤奋,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抗疫期间交大医学院更加重视思政课的建设,将课堂开在战“疫”前线。

3月20日,范先群书记做客交医青年战“疫”云课堂,就“疫情下的医学生使命与担当”与学生代表进行了在线交流互动,这次“云访谈”在青春上海B站、青春上海微博、东方网、交等多个平台直播,“云端”留言上万条。

3月28日,交大医学院推出了《交医话“疫”》特别活动,邀请交医校友、著名主持人曹可凡连线抗“疫”最前方,对话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

交大医学院奋战在抗疫一线的10位校友给护理学院同学们上了一堂“抗疫一线学长说”在线思政课,他们的风采展现,让同学们对护理职业的价值、男护士的重要作用、护理专业对知识和技能的高要求都有了更深地认识。

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在线思政课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高尚医德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方位、全过程,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帮助学生形成“一切为了病人”的职业精神追求,培养更多的有灵魂的医学创新人才。

节目尾声,范先群总结到,疫情是我们正在面临的一场特殊的考试,在这场战疫中,广大医护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逆行者在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刻,用行动诠释“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的担当,成为当代最可爱的人。希望同学们以抗疫前线的老师们为榜样,用行动来上好这堂“人生大课”。

范先群书记最后对医学生寄予更多的希望:

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练就过硬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学们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

希望同学们,不辱使命,担当时代责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务人员逆行而上,不惧艰难,不怕危险,驰援湖北;公共卫生和疾控人员、社区工作者坚守一线阻断疫情传播;广大医学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研究抗疫药物。他们用自己的汗水甚至是生命谱写了最为壮丽的时代赞歌,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在磨难中成长,在实干中奋进。

希望同学们,不忘初心,守护人类健康。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经历过这场灾难,大家能更加理解医务人员初心使命,更加懂得健康与生命的可贵。健康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保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交大医学院成立了全球健康学院,致力于推动全球健康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同学们要自觉融入“健康中国”建设,从大健康的角度思考医学发展,学好专业本领,投身医学事业,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奋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希望你们更加深刻领会“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更加自觉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努力成长为勇于担当的“中国脊梁”,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编辑:于沛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