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专访| 诗人冯娜:我写诗,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冯娜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 2023-03-04





我写诗,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冯娜



电梯门缓缓打开,一位女士的形象,在记者的视线里逐渐清晰。只见她纤瘦、挺拔,柔美中带着些许英气,红唇和整洁蓬松的齐肩发卷,透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她转头与身后的人们礼貌道别,回过身时,正好与门外的记者四目相对。经过半秒钟的确认,一个明朗的笑容绽放开来。这就是冯娜。这位在广州高校当图书馆员的云南姑娘,生于1985年,写诗的年头却已超过20年。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云上的夜晚》,冯娜陆续写出诗集《彼有野鹿》、《寻鹤》、《无数灯火选中的夜》,散文集《一个季节的西藏》等多部作品,并获得华文青年诗人奖、奔腾诗人奖、骏马奖诗歌奖等多个奖项。同时,她还是首都师范大学第12届驻校诗人。借着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暨第四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的机会,记者找到她,并请她谈了谈生活与诗。以下是采访内容实录:

记  者:您是第一次到泸州来?冯  娜:是第一次。其实我父亲的祖籍是四川,神奇的是,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我都去过,反而没有来过四川。这次因为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来到这里,也是一个奇妙的缘分。
记  者:有让您印象比较深的地方吗?冯  娜:在参观泸州老窖的一个展厅时,让我很受触动的是它的传承。这种关于有序传承的记录,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会觉得,其实写作某种程度上跟酿酒是一致的,我们要把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智慧,还有自己的坚守灌注到里边。或许写一首好诗,就像酿一缸好酒一样。 记  者:您很偏爱“夜晚”这个意象吗?“夜晚”在您的诗里,好像经常有特殊的美感。冯  娜:我写过一篇随笔,题目是《苍鹭与它的幽灵》,我在里面讲到关于黑夜的意象。黑夜是包罗万象的,特别广大,里面有很多让人心醉神迷的东西,也有很多让人毛骨悚然、会产生恐惧的东西。在黑暗当中,可以探索的领域和空间是很大、很多的,所以我觉得黑夜对于诗歌来说,它应该是一个很深邃、很丰富的意象。
记  者:前些年,您在随笔中说:“人类与植物的牵连,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血亲’。” 您还在报纸上写过关于植物的专栏。植物为什么可以唤起您的热忱?冯  娜:写过专栏,还出过两本关于植物的书籍,因为诗人本来就是“自然之子”,我们本身就是从自然中来。自然中最让我们觉得亲切的,可能就是植物、动物。而且植物就在我们的身边生长,在它身上流转的,是自然的秩序。早上看到小草发芽,春天或者秋天的时候落叶了,都能让我们感觉到时令的气息,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
记  者:现在可能网络特别发达,然后人们娱乐的方式特别多。作为一个诗人会感觉失落和孤独吗?冯  娜:不是诗人孤独,是所有人都孤独。但孤独也许并不是坏事,在一个喧嚣的时代,或许只有在孤独当中,我们才能真正去认识和了解自己,去创造和完成一些东西。

诗人是我自己选中的一个方向,努力去做就好了,至于外界能否接受,那是诗歌自己的宿命。是的,我觉得诗歌有自己的命运,你看就像我写完之后,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读者会读到它,我也不知道您会在读到它后来采访我,这就是它的命运。


记  者:假如有小朋友对您说:“我想写诗,我想成为诗人”,您会说什么?冯  娜:其实我在广东经常参加这种小诗人的活动,已经很多年了,我一直在做这种活动的学术主持、诗人嘉宾,有时也会给小朋友讲一些课程。

我感觉小孩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带着一种童真,然后他们说出来的句子有些是天然无修饰的,非常有诗意。

需要明确的是,教小朋友写诗,并不是为了培养诗人,我不会鼓励他们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个诗人。对于小孩来说,我更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有审美能力、能够感知美,甚至进而能够创造美的人。

其实诗歌的教育,本身是一种美的教育。它包含了人对时间、宇宙、人类的智慧的一种认识,还包含了关于如何去探索美、理解美,以及怎样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的探索。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关于美的教育,相对还是有些薄弱。所以,我觉得诗歌的教育其实是很重要的。而且它非常具体,不是形而上的东西。


记  者:有点想了解一个诗人是怎么样度过他的一天的?正常来说,您的一天是怎么开始的?冯  娜:我的一天,就是普通人的一天。早上起来,我会按时去上班,因为我在高校的一个图书馆工作,非常规律,几乎是朝九晚五的作息。我需要在图书馆里度过早上9点到下午5点这段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处理我的工作。如果处理完的话,我可以有闲暇读一下书、写一点东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基本都会这样度过。晚上如果没有特殊的事情,我也会看看剧,我其实是一个英、美剧迷,感觉《西部世界》《黑镜》《后翼弃兵》这些剧都不错。

如果认为自己区别于大众,那么人就会进行某种刻意的仪式化,慢慢地,人的生活就会模仿艺术。我们好像一直说是艺术在模仿生活,但我觉得其实是人在模仿艺术。你想一下,我们好多人读完了一本书或者什么,会觉得里面的生活很好,然后就会有意无意地刻意去模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很多女孩子要看时尚杂志?因为时尚杂志很容易模仿,她就是在模仿时尚杂志提供给她的这种比如说穿衣打扮、买什么、用什么等等,其实人是在有意无意地模仿艺术。

对我个人而言,我不希望生活在幻觉当中,在单位,我是一个员工,我要做好这份工作。写作的时候,我是一个诗人,写好一首诗是我的本分。我觉得,恰如其分地知道自己的本分是什么,这很重要。


记  者:关于这次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的主题——“让诗酒温暖每个人”,您是怎样理解的?冯  娜:这个主题,在今年这种情况下提出,有它的意义。在疫情之下,我们的视线回到了一个原本的问题,也就是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所有人都处在同一个灾难当中,无论是什么样的种族、什么样的民族、什么样的人种,我们都在为他们的生死而挂怀和忧虑。而诗歌在这个时候,更多的给予人类一种精神上的抚慰,它能做到的可能也就是这些。

对诗人而言,我们有一个责任就是记录。当人类处在这样一个困难时期,大家是怎样共同度过的?在这期间,呈现出哪些心灵的火光,人类又是如何保存这种火光的,这种记录有它的意义。而且,这种东西不仅仅是温暖此刻处在艰难时期的人类。人类的历史,从根本来说就是一部与灾难做斗争的历史,在任何一个这样的时刻,我们的诗歌它都会展示这样的一些作用,都会传递一种精神能量。

往期推荐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诗选①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诗选②

沈从文:作家应明白人的情感如何各不相同

阿来:乡村重建与士绅传统

几个写诗的好朋友∣余退x北鱼x王静新x叶申仕x谢健健

关注·长篇小说∣余松:定制时代(选读)

丹增:谈天说酒

余松:人性与智性的多重对峙——《定制时代》创作谈

托马斯·苏明:科技犹有尽时,审判无处不在——《定制时代》设下的诱引

翟业军|迷楼:穿越时间的空间——论王安忆《考工记》

名家专访|诗人李元胜:诗歌是人类极具挑战性的创造活动

名家专访| 诗人涂拥:用后半生抒写生活的意义

名家专访|诗人安琪:写诗不需要时间,它是瞬间完成的

名家专访|敕勒川:我有两个知音,一个是诗歌,一个是酒

名家专访|诗人熊曼:热爱生活,内心丰富有爱,更有写出好诗的可能性

名家专访| 诗人、翻译家骆家:诗人须担当,新诗需要再探索

名家专访丨鲁奖得主曹宇翔:书写全面小康实践,诗人义不容辞

名家专访丨诗人吴少东:真诚,是做诗做人的硬通货

名家专访丨康伟: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真正将文化与诗歌放到很重要的位置

名家专访丨泉子:从西方到传统,探寻诗歌中的智慧

名家专访丨沈苇:今天的世界文学进入了一个“多点中心”时代

李少君:在世界之中

姜山:后疫情时代的诗歌译介与交流

傅浩:世界的诗歌诗歌的世界——略谈翻译与诗体创新

燎原:“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诗歌传播

柳向阳:让一首诗、让一位诗人进入汉语或回归汉语

梁晓明:诗歌国际传播圆桌会议

刘莲娜:民族的大地、道路和命运

泉子:现代汉语肇始于对西方言说方式的借鉴

马里恩·马乔:斯洛伐克诗歌翻译札记

海岸:世界诗歌译介与传播

霍俊明:译介文化与“世界诗歌”

奖金最高 40000 欧!2020 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揭晓

让诗酒温暖每个人!2020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即将盛大启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